熱門關鍵字
  商品篩選

2017-09-22~24 擊樂實驗室《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那娜擊樂二重奏

兩個手心互相試探然後接觸:心跳撲通撲通 

拉鍊:塑膠的或金屬的

易開罐打開:慶祝

寶特瓶打開:逆時鐘 

關門:比預期的重了許多真的不是故意的但真的忍不住

宿舍:鍵盤、滑鼠、電水壺、床板與日光燈

鑰匙:暫時回到家了 

刀叉:吃的比平常好 

鉛筆盒:從小時候的鐵盒到現在的布或塑料 

打火機:各種意味

咀嚼:而後伴隨著吞,眼淚的聲音通常只有自己聽得見

定音鼓:盡可能地放空

緊張的時候:竟聽不見腳步聲

失眠:耳鳴與鳥鳴

馬林巴琴:預設來電鈴聲

門上的風鈴:您好歡迎光臨

掌聲與花束:麥克風試音
 
告別:試圖不讓交談停下來

《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概念來自生活中的聽覺經驗。連結物品、事件、畫面、溫度、氣味等等,在接觸新的樂音時,日常生活中的聲音印象帶來了不同的聯想,而構成這些聯想與經驗的,常常是生活中被忽略或習以為常的聲音。透過這樣的概念,結合擊樂有別於其他樂器演出需要大量肢體運作的特質,重新討論出現在生活中的聲響與擊樂可能。

那娜擊樂二重奏與作曲家邱浩源、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劇場導演李銘宸,擊樂、劇場、新媒體跨界合作,以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為題,嘗試音樂與劇場的碰撞與融合,混用異質的樂曲、曲風、物件、生活器具、發聲方式等,以可被樂譜化或演奏化的聲響,複製、諧擬、進而創造,似曾相識又天馬行空的空間。以「出現在生活中的擊樂聲響」,將創作聚焦在生活中的切片,利用有情緒同時又是演奏的身體及其創造出來的聲響建構畫面與聲景,重現或轉化一個事件、情境、現場,將擊樂重新演繹為肢體、視覺與空間的藝術。

導演│李銘宸
新北永和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主修導演。劇場創作,演出,平面美術。於2009年起以風格涉(社)名創作與發表演出,作品關注場域空間質地及材質與人的關係,取材現下景況與社會氛圍,多以集體即興創作之方式,積極嘗試各類領域與創作途徑,持續探索實驗一種期望超越先有疆域,更為有機的劇場表現可能。作品獲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台北藝穗節明日之星獎、戲劇中的戲劇等,近期作品:新點子劇展<戈爾德思:夜晚就在森林前方>、台南人劇團321小戲節—耳邊風工作站<悲劇的靜止>、阮劇團劇本農場獨具演出<再約>、創作社第25號作品<四情旅店>之 「客房服務」、創作社CS監製作品4號<#>、黑眼睛跨劇團—對幹戲劇節<誰殺了大象> 、台北藝穗節榮耀邀演<擺爛>、新點子劇展<戀曲2010>等。

數位藝術│王連晟
數位藝術創作者,作品跨足於互動裝置和聲音表演。裝置作品常以數量的方式以達到一種特異的身體感知。而聲音表演常搭備程式即時生成的影像,與即時運算的聲音演出。近年來致力於程式演算影像與聲音的契合。作品獲得台北數位藝術節互動裝置類首獎,台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並曾於德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奧地利等國家展覽與表演。

作曲家│邱浩源
邱浩源,作曲家,1981年出生於台灣台中市。曾就讀雙十國中音樂班、台中二中音樂班,師事熊澤民老師;而後進入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就讀,師事李文彬老師,在學期間同時學習南管與京劇。2006赴法,跟隨Allain Gaussin老師學習作曲;2007進入國立布隆尼音樂院(CNR de Boulogne)作曲班,師事Jean-Luc Hervé老師;2009考取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CNSM de Paris)作曲班,師事Stefano Gervasoni老師;2012年考取同校風格寫作班;2015年畢業於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碩士班。
現任教於台中清水高中音樂班、嘉義大學音樂系、東海大學音樂系。

作品「Follow Him」2012年於德國學術交流總署音樂獎學金得主柏林會議演出;「羊水」2012年代表台灣參加201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音樂評議會;「東風」2014年首演於法國Frontenay音樂節;「追痕」2015年首演於法國史特拉斯堡SaxOpen音樂節;「拂拭塵埃II」2015年首演於國家大劇院(北京),由張藝指揮中央芭蕾舞團管弦樂團。2017年,CMTANC北加州中國音樂教師協會於San Jose舉辦J&V Foundation委託邱浩源創作的十二首作品的專場音樂會。


演奏│那娜擊樂二重奏 NanaFormosa Percussion Duo
「Nana」一詞所傳達的意義,一為西洋語系中”女子”的俗稱,二乃向法國作家左拉(E. Zola)創作「娜娜」一書與日本漫畫家矢澤愛(Yazawa Ai)作品「Nana」致敬,此兩部皆委婉詮釋女性主義的多元層次; 「Formosa」則是葡萄牙語讚嘆台灣為”美麗之島”的優雅暱稱。NanaFormosa,充分表達此團體的特點:台灣土生土長的女性專業擊樂演奏家。

該團由擊樂演奏家張育瑛與鄭雅心於2009年所組成,同年二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辦【育瑛雅心擊樂二重奏之夜】音樂會初露啼聲、廣受佳評,並前往歐洲參加國際擊樂最大賽事-盧森堡擊樂大賽,榮獲二重奏組銅牌,為史上首次由台灣人組成之隊伍在此比賽中獲獎,此後活躍於國內外音樂舞台。

近年展演皆獲廣大迴響,以發展精緻擊樂二重奏演奏藝術為目標:融合東方風韻與西方技法、回歸改編古典音樂作品精韻、嘗試跨界領域展演、與各國新銳作曲家共同創作,包含潘家琳、邱浩源、陳廷銓、蔡文綺、張宜蓁、吳馬丁、Roméo Monteiro、Michael Udow、Rodrigo Bussad等,並積極與國內外擊樂演奏家合作演出,國際級演奏家包括 Keiko Abe, Isao Nakamura, Anders Åstrand, Yi-Ping Yang, Minh-Tam Nguyen, Jean-Baptiste Leclère, Garrett Mendelow, Sori Choi, Moitié Duo等,國內、對岸演奏家包括陳哲輝教授、鄭雅琪、呂政道、陳俊庭、陳姵吟等,曲目風格迥異多元,希冀寬廣獨到的曲目能帶給樂迷嶄新的聆賞經驗,腳步遍及盧森堡、中國、法國、日本、韓國、美國、台灣。

重大展演曾受邀盧森堡「巴洛克音樂節B-days」(2010)、「瀋陽國際打擊樂節」(2010)、廣州星海音樂院音樂廳「雙鋼琴雙打擊樂音樂會」(2011)、法國里昂「Résonances Infinity音樂節」(2012)、法國「Eurocuivres歐洲銅管打擊樂節」(2014),國家演奏廳演出「育瑛雅心二重奏之夜」(2009)、「那擊樂夜 那娜瘋琴」(2012)、「擊度浪漫」(2012),跨界製作「多邊蔓延系列」(2013),台北市中山堂演出「擊壤方城逍遙台北」(2014),受邀演出、教學於法國「歐洲銅管擊樂音樂節與學園」、日本十勝「安倍圭子音樂節與學園」(2014),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舉辦「那娜擊樂冬季學園」與「琴深至擊 - 鋼琴與擊樂重奏篇」(2015)。2015七月邀請法國擊樂家阮明潭,共同演出製作日裔法籍作曲家平義久逝世十週年音樂會系列「不可預期之融合」,十一月受邀美國聖安東尼奧參加全美擊樂年會,在密西根大學與Interlochen藝術學院巡迴演出。2016年一月於花蓮聲子藝棧舉辦「第二屆那娜擊樂冬季學園—紋擊起舞」,全台首創舞蹈與擊樂跨界營隊,展演於花蓮客家文化會館舉辦,四月於台北市中山堂「傳統藝術季」中演出「采古彙擊」擊樂二重奏結合國樂器跨界音樂會。2017年二月於誠品表演廳演出「擊光片羽—安倍圭子大師與 Yamaha合作50週年紀念音樂會」,五月於國家音樂廳演出「TIPC臺灣國際打擊樂節—石琴與木琴的對話」擊樂二重奏音樂會。

於2014年三月發行首張鍵盤擊樂二重奏專輯「謐光Lueur」,資深樂評人蕭旭岑于四月號MUZIK雜誌發表評論:「有著『靜謐之中,微光隱現』的主題,選曲相當讓人激賞,曲風橫跨巴洛克、浪漫與現代,均緊緊扣緊這個主題,不但可以見到兩人不凡的視野宇企圖心,演奏的品質也有讓國人身感驕傲的實力。」;除此2014年四月那娜參與世界軌跡由風潮唱片發行的「多邊蔓延」跨界專輯。

演出日期 Date 地 點 Venue 票 價Price 訂 購 Order
2017/09/22
(五)19:30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900
2017/09/23
(六)14:30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900
2017/09/23
(六)19:30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900
2017/09/24
(日)14:30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900

我們使用 cookies 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s,點此查看 隱私政策